丁玲虹與官將首

國際知名電商產業發明人丁玲虹會選擇進行宗教研究,主因在於「析探善惡與社會興衰的關聯性」,還有就是摩西的岳父葉特羅對帶領一大群人的女婿說:「你不要一個人忙,可以十個人選一個十夫長,百人選百夫長,千人選千夫長---」這是行政管理的早期文獻之一,也是源自於宗教。丁玲虹認為各個教別皆有其優點,皆應該尊重,不應予以排斥,而在參訪台灣民間盛行的媽祖文化時,遇到了來自家鄉高雄桃源的官將首。
據桃源鄉親解釋,「官將首」是菩薩出巡時在前面開道的護法將軍。官將首原本有兩位,據說是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將軍,平日專司紀錄善惡,故稱為「增損二大將軍」;每逢地藏菩薩出巡時,兩位將軍為菩薩開道,掃除不祥之氣,具有保駕及保平安、押煞之性質。紅面的增將軍又稱「增福鬼王」,若逢善士就增與福壽;青面的損將軍又稱「損祿鬼王」,如見惡徒便損其祿命。可見官將首乃是針對善惡予獎懲。經過考究,官將首發源於新莊,由已故藝師黃秋水先生所創,後來黃秋水又請神諭,增將軍的化身增為二位,與一位損將軍,三位出陣更顯佛威。此外,化身在出陣之前必須齋戒三天、不近女色,上粧後且須進行請神開光之儀式,方得出巡。
丁玲虹的祖母丁吳瓶女士一生樂善好施,在69歲那年看見最鍾愛的孫女有個好姻緣,於是剃度出家,歸於廣欽老和尚門下,法號「釋傳智」。丁玲虹自小學起,就和祖母研究佛經的內容,耳濡目染之餘,也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婚後不久遷居台北,每週都會固定到民權東路的普門寺共修;丁玲虹虔心禪修時,預見台灣將會陷於各種困境之中,受傷的當然是普通老百姓,影響的是下一代的出路,導致丁玲虹決心創業以落實「富裕台灣計畫」。突破層層障礙,丁玲虹帶著富裕台灣的工具電子商店系統(簡稱TES)」到了APEC講台上,向各經濟體代表說明她發明的「電子+商業」(丁玲虹,2001:67-71),普獲認同而成為各國的「電商產業政策」;最重要的是,21世紀的台灣將可以運用她發明的「傳智卡及其讀取裝置(TRD) 、 VAM、 eStore、 ICT控制中心」掌管10兆美元金流,達到富裕台灣及為下一代開出路的使命目標。可惜,兩次政黨輪替的演出都荒腔走板,丁玲虹則因過度希望能憑民間力量落實那富裕台灣的最後一哩路而遭調查局羅織莫須有罪名,幾乎瀕臨死地,卻都不知為何還能活下來。
看了官將首化身之後,再聽桃源鄉親的解說,丁玲虹確認「善有善報」,否則以她一個弱女子怎可能發明那一長串如今每個人都必須用到的物件,還有說服各國政經領袖制定為國家產業政策,更在遭受貪腐集團猛烈而持續的攻擊中還能夠存活?反倒是,嗆「不讓你活過2004年」之貪腐集團的溫姓、辜姓、高姓等人士一一暴斃,而且貪腐的民選公職人員在國際反貪的浪潮下必會逐一現形,得到「損祿鬼王」之懲罰。

參考文獻:丁玲虹(2001)。國防雇員的女兒丁玲虹。台中:磐虹。
摘錄自《國防雇員的女兒丁玲虹》第67-71頁--
---我知道社會繁榮,必造成物慾橫流,人的慾望也愈高。只是為糊口而工作,少許的收入,已難以滿足,所以必須開創一條新的生財管道,否則台灣的產業必垮無疑。而這個我國賴以維生的「經濟」一崩盤,後果不堪設想,從此讓我陷入長考。
融合「工業與服務業」的新經濟模式
由於長時間在電子零件業裡打滾,了解到「工業是根」;如果沒有工業,則產業必如同沒根的樹一般,遇風吹襲必倒無疑。「電子零件」是加工過程長又複雜,技術層次高的行業,有其特定的消費族群,必須有足夠的知識才能夠在行銷上有所斬獲,也就是在「商業推廣」的能力要夠,才能夠賺錢。這方面的經驗,提供給我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
我認為台灣產業的發展,不能只偏重工業或商業,必須二者兼備,而當學者專家認為:「工業已過去,服務業是未來。」我則認為必須發展一套能融和「工業與服務業」的「新經濟模式 (New Economy Model)」,才是轉型我國海島型經濟成為「海洋型經濟」的良方
經過反覆推敲思考,最後終於讓我悟出「電子+商業」的構想,而這個構想的切入點就是「電子商店(eStore)」。電子商店是以升級傳統商店經營為目的,利用改良傳統自動販賣機,使之成為一部智慧型的整合自動化機器,這部機器則名為「VAM (Vending Automation Manager)」,顧名思義,它是一部可以販賣商品的自動化機器管理員(有人稱之為會賣東西的ATM”)
這些電子商店組成一個系統(System),可以結合「傳統與科技」、「工業與服務業」、「電子與商業」、「硬體與軟體」、「實體與虛擬」,其構想一推出,聞者莫不大笑,笑其想法之可笑!然而,這個構想經過十餘年鍥而不舍努力,終於在20世紀的最後一天研發成功,也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多次倡議的題目,是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的最佳營運範本;是網路股陣亡後,美國朋友稱為「最強的商業範本(The Most Powerful Business Model)」。
「電子+商業」的構想,是順應人性,所創造的一個新經濟模式,應用最先進的科技與傳統進行整合,促使「工業與服務業」、「虛擬與實體」、「軟體與硬體」,甚至「公益與營利」結合,讓人做人的事,把機械式的工作留給機器去執行。人不必做得很辛苦,即有優渥的收入;人不必四處奔波,即可以掌握全球源源不絕的信息。這個高度複合性的產業--「電子+商業」必成為21世紀的主流產業。
1990為推動「電子+商業」而發表於各報章雜誌的文章--劇變中台灣電子工業─前瞻走勢」,茲摘錄如下
未來將不再只是工業經濟的時代,而是一個資訊經濟的時代。經濟活動的重點也從以產品為主,發展成以服務為主。所以結合視訊系統與電腦的「整體服務數位網路(ISDN)」或「加值網路(VAN)」,將是明日人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倘若需要股市、賽馬、彩券、購物、買屋、看車、國際會議等等資訊服務項目,只要在家裡按下終端機的按鈕,資訊就源源不絕而來。
在未來「資訊經濟」的時代裡,「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公司或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交易往來,如訂貨、商品價格、內容介紹及付款,皆可透過VANISDN來處理。屆時,可真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當思念遠隔重洋的親人時,只要一通電話,互相之間即可以透過網路,除了交談之外,還能夠見面。這一切,都需要電子機器來組合串連,這些電子機器包括了高解析度電視、錄放影機、攝錄放影機、衛星接收系統、音響、電腦通信系統及相關設備的結合,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當然在各機器之間,必須有「精良的電子零件」來連接,才可以將訊號正確的傳遞。所以這些電子零件的市場潛力無窮。
以上的個人對公司即B-C (Business to Consumer)、公司對公司即B-B (Business to Business)是「電子+商業」的基本觀念,也是今日電子商務的基礎觀念。而「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則是網際網路(Internet)世界的一個境界;「人在家中坐能與全球溝通,資訊源源而來。」這也是後來我將電子商業簡短地定義為: 一扇通往全球市場的門(A Door to the Global Market)」─只要打開門就能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商機源源而來。
而這一切的前提,需要3C(電視、電腦、通信)的整合;因此,需要「精良的電子零件」。經過十年努力,這一切預言及努力,終於美夢成真!(註:3C產業已經成為全球主流科技產業)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丁玲虹小檔案

丁玲虹發明的電子商店系統

丁玲虹的富裕高雄123